“疫”线 · 感动
最美抗“疫”夫妻档 (一)
——三过家门而不入齐心共筑防“疫”墙
奋战在前线的王安是南昌市生殖医院理疗科科主任,也是一名中共党员,在组织需要时,他主动请缨,带领他的团队奔赴一线。因为在本次疫情的“暴风眼”中心新建封控区作战,经常是“白+黑”的工作模式,栉风沐雨,乘坐三轮车穿梭在新建区的大街小巷,深夜走村入户,进行繁重、高风险的复核阳性核酸采样工作是常态。时间紧,任务重,深夜一接到任务就要立即出战,时常忙得饭也吃不上。他笑称:我们就是核酸采集的“特种部队”。
面对采样对象是老人或小孩时,在他们张大的口腔中采集样本,当拭子进入口咽时,他们可能会想打喷嚏、咳嗽,会变得紧张。“大高个”的王安总是耐心地一次次弯下腰,重复了几百几千次的弯腰动作,温声细语安抚被采集者。
他的爱人胥杜娟同在前线,夫妻俩却也一个多月不曾见面,偶尔电话里鼓励打气互道加油,和家人视频,一双儿女清脆稚嫩的一句“爸爸,您辛苦了”让他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“家里老人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,两个孩子他们都全管了!”王安说道:“我和爱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采集核酸,但信念目标都是一样的:守护百姓平安。衷心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,希望大家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,都能平安凯旋!”
“来,张开嘴巴,真乖……”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,听着他们“谢谢阿姨”的稚嫩童音,胥杜娟总会不自觉想起自己的孩子们。她是南昌市生殖医院的一名生殖科医生,同是中共党员,有同样的信念。
自抗“疫”工作开展以来,她很少休息,无论大雨滂沱还是烈日当空,都默默奋战在一线,兢兢业业,毫无怨言。好几次,采样点就在家附近,距离父母孩子只有一条街的距离,可重任在肩,她只能三过家门而不入,用留恋的眼光向家的方向遥望几眼,便转头全心投入到采样工作中。正面临小升初的儿子在家上网课,爷爷奶奶不懂网络,也不能辅导,每天采样结束后她顾不得休息,便忙着把儿子的学习资料发给家附近的复印店老板打印出来,再让家人去取。6岁的小女儿对着屏幕说:“爸爸妈妈,我和哥哥想你们了,你们要多吃饭多喝水……”女儿简简单单两句,让她不禁鼻子一酸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中,王安、胥杜娟夫妻只是千千万万个防“疫”人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,他们用行动擦亮中国共产党员最鲜亮的底色,用实干践行使命,用大爱护佑生命,为人民健康筑起安全屏障。
“疫”线 · 手记
满月日记
王琪
自3月17日出发至今,不知不觉我们大部队已经出来一个月了,每天穿梭在自强与北林社区之间采样,这段日子里有过艰辛与不易,但更多的是欣慰与感动。
在采集核酸时,我们二至四人分为一小组,每一次穿脱防护服时,大家会相互仔细查看有没有哪里没有包裹住,脱防护服时有没有污染自身。在采集的过程中,大家都会关照个别身体不舒服的同伴,都会自觉把较轻的任务给不舒服的同伴。采集结束后,大家还会相互做最后的消毒,一边喷着消毒液,一边开玩笑地说:“你给我喷得太多了,我刚刚像喝了一瓶二锅头”,……诸如此类的画面比比皆是。
最近几天天气突变,从烈日炎炎到狂风暴雨,任凭汗水雨水模糊了双眼,打湿了防护服,也没有一个人退缩,每个人都坚守在各自分布的网格上,直至任务结束。还记得刚来到北林社区采样的第一天时,有居民问我们:你们来我们这儿,怕不怕?”我坚定地回答:“不怕,要怕我就不会来了。”因为在穿上这身防护服的那一刻,我就是一名冲锋陷阵的“战士”,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!
疫情无情,人间有情,有这么多为之努力的白衣“战士”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定会战胜病毒,共护美好蓝天。
“疫”线 · 瞬间
|
|
抗“疫”一线的最美夫妻档——王安、胥杜娟
|
|
星夜驰援“疫”线,出征北林社区
|
|
|
凌晨11:20接到任务,熊青副院长带领队员们连夜上门采集核酸
|
|
|
|
毅然前行,不畏惧,坚持就是胜利 |
子夜微光,战疫灯塔
——深夜里大白们借助手电筒灯光分配战疫任务 |